0760-28172915

  Sales@meanf.com

图片展示
搜索

文化专栏 | 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,慈爱是人自然的天性

作者:广东明丰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2-05-04 15:56:34



"一曰慈,二曰俭,

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”


图片



《道德经》里面讲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,老子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三条,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”意思是,我有三种法宝,一直掌握和保存着。第一是慈爱,第二是节俭,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。

《道德经》的核心思想就是“道”。慈、俭和不敢为天下先,是“道”的体现,是人得到的“道”,也就是人性与禀赋。老子主张“道法自然”,遵从人的自然本性,为人处世不违背人性,才能得到和持有这“人生三宝”。




“慈”是人性的根本


“慈”就是慈爱,即一种仁慈、善良的禀赋。“慈为德首”,“慈”是道德的首要,心慈才能德善,慈是一切善举的根本,一切德行的开始,它是人生三宝的“宝中之宝”。


徐梵澄说:“慈,谓仁惠加于人。”慈就是把仁爱和恩惠施加于人,是人的一种良善禀赋,表现为对人的一种关爱之心,慈悲之情。


“慈”是普世的道德规范。中国古代的圣贤都讲“仁慈”,老子讲“慈爱”,孔子讲“仁爱”,墨子讲“兼爱”;世界三大宗教都讲“慈爱”,佛教讲“慈悲”,基督教讲“博爱”,伊斯兰教讲“普爱”。“慈”是人性的根本,是做人的基础,一个人如果做不到“慈”,也就做不到“俭”,更做不到“不敢为天下先”。



图片



仁者爱人


“慈”是一种爱心,也就孔子所讲的“仁者爱人”,它表现为对生命的关爱,对自然的敬畏,对弱者的同情,对不幸的悲悯。


人有慈爱之心,才会有善举,自觉自愿地行善。行善积德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,人们通过施予善举,累积自己的德行,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。



图片



孟子认为人性本善,“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”,人具有良善慈爱的禀赋,就像水具有向低处流的性质一样,是自然的天性。


人的不慈和不善是后天造成的,所以人需要经过不断地修身,性修返德,使其回归本性,修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祛除邪恶,使人心向善。






慈悲是一种积极的心态,又超越了情绪范围。它指向痛苦的解脱,又不止于解脱痛苦;它源于进化的过程,又超越了生存的狭隘。


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”,感受痛苦不幸的敏感,想要施以援手的直觉,甘愿自我牺牲的勇气,关怀他人福祉的真情,它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,也会继续指引人类共渡难关,一路向前。


文化专栏 | 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,慈爱是人自然的天性
"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”《道德经》里面讲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,老子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三条,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
OUR COMPANY

 

广东明丰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

 

   Telephone: 0760-28172915

   Email: Sales@meanf.com

    8:00 - 19:00, Monday - Saturday, Sunday - closed

NAVIGATION

 

首页HOME

产品PRODUCT

公司介绍ABOUT

应用CASE

新闻NEWS

联系CONTACT

 

 

Top
在线咨询

您好,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!

联系方式
热线电话
0760-28172915
上班时间
周一到周五
E-mail地址
Sales@meanf.com
扫一扫二维码
二维码
二维码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
粤ICP备07004355号